行业资讯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检测结果不相符原因竟是这样!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相结合而形成的产物,这个过程是缓慢、持续的,而且这种结合是不可逆的,其含量的多少取决于血糖浓度以及血糖与血红蛋白的接触时间。由于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因此,正常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间接反映患者近三个月以来的平均血糖水平,且不受每天葡萄糖波动的影响,也不受运动或饮食的影响。

  糖化血红蛋白也是是目前公认的评估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标准,在血糖监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月1日,我完成一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后逐个审核报告单时发现一案例,该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值为1.8%,而该患者的当时随机血糖检测结果竟是:11.25mmol/L。为了排除偶然误差,决定复查,我对该标本进行重新吸样复查,经过复查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仍为1.8%。回顾整个实验过程并无实验差错。

  本科室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使用的是酶法试剂,其实验原理是利用样本稀释液处理样本后,同时检测处理后的样本中糖化血红蛋白和总血红蛋白(HB)的浓度,根据求得的HBA1c浓度和HB浓度计算出HBA1c%。

  如此低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也是本科室第一次遇到,为了明确问题原因,经过医生同意我查阅了该患者病例材料。

  内分泌科男患者,66岁,反复关节疼痛12年,乏力10余天,因关节疼痛和乏力无法步行,于1月31日经轮椅推送入院。该患者的基本情况如下:(1)老年男性,有痛风史12年,长期自行服用中成药治疗(具体不祥),慢性痛风病急性发作。(2)有高血压病史6年,目前未予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不祥。(3)糖尿病(未规律检测及控制血糖)、(4)G6PD缺乏。(5)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加重期。(6)地中海贫血,重度贫血。(7)入院时无腹痛,呕血及解黑便情况。

  经过查阅资料后得知,HbA1c水平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存在血红蛋白变异体[1]、平均血糖水平、红细胞寿命[2]、血红蛋白的糖基化速率。当这些因素出现变化,HbA1c水平也会出现变化。

  该患者入院时的随机血糖是11.25mmol/L,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血红蛋白糖化的外环境因素已经具备。据患者的病历资料了解到,患者长期贫血(地贫患者),G6PD缺乏,入院前贫血症状加重,本次患者的标本外观、血常规结果及其它生化检测指标如下。

  从以上检测数据看出,患者严重贫血,血常规报警信息提示出现有核红细胞(有核红细胞的出现提示患者体内的红细胞丢失或者遭到破坏,骨髓正在代偿造血),中性粒细胞比值增高,胆红素水平增高,肝功能损害,肾功能异常等。

  综上分析,笔者考虑是红细胞丢失或者是溶血导致这次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偏低的原因。随后对血常规的样本进行镜检复查 ,镜下观察到的情况如图。

  镜检观察后发现,血涂片中性粒细胞增多,考虑体内存在感染,并且出现中性粒细胞核左移,镜下有核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增多,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部分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增大,可见球形红细胞,咬痕红细胞,水泡样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及一些已经破碎了的红细胞残骸。

  通过对该患者的其它检测数据分析及血涂片的镜检观察后,印证了笔者之前的判断,由于患者体内的红细胞存在溶血的迹象[3]。由于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骨髓代偿造血而新产生的一些红细胞释放到外周血液循环,这些新产生的红细胞未能与血液中的糖类充分接触而产生足够的糖化血红蛋白(各种文献中提到,血红蛋白的糖化过程是缓慢的,持续的)。由此可以看出,外周血液循环中的红细胞过早破坏是导致本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结果偏低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该案例中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是准确的,但是该“准确”的结果却并不能如实反映患者的血糖情况和对临床医生的诊疗过程提供帮助。随后我跟临床医生沟通后,将这份准确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报告单发出。

  另外,2月2日,临床又送检了一份该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复样本,该样本经检测后HBA1c结果为:3.2%,由于结果回升得较快,我又查阅了临床病历得知,原来患者于2月1日进行了输血治疗,体内已经混入献血者的红细胞,这也是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回升得较快的原因,随后立即与临床沟通并备注后将此次报告单发出。

  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与血糖检测结果不相符的情况,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判断。对异常HbA1c的结果分析时需考虑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和患者自身因素对HbA1c检测的影响。

  本案例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导致HBA1c检测结果假性偏低,该异常指标已不适用于临床,也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血糖或其它检测项目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本案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与患者的血糖检测结果不相符,笔者通过查阅各种质料,查找出影响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并通过血细胞形态学知识寻找问题的原因。体现了笔者在检验报告单审核过程中的严谨态度。

  红细胞形态学变化是溶血初筛必要的指标,根据红细胞形态,结合血常规参数和溶血指征,可以尽早得出诊断思路,避免误诊、误治。

  [1]周翔海,纪玲,纪立农等.影响糖化血红蛋白临床应用的血红蛋白变异体识别的专家共识[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3,31(08):561-570.

  [2]周赛君,黄帅,于珮.红细胞寿命变异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研究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1,29(10):787-789.

  [3]李津婴,许燕群.红细胞形态学对溶血性疾病的诊断意义[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0,9(03):214-217.